从大数据分析看“限塑令”落实之失
互联网IDC圈2月18日报道: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获悉:“限塑令”自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7年来,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购物袋140万吨左右,相当于节约840万吨石油、节约标煤12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3000万吨(2月17日《人民日报》)。
成都创新互联公司是一家专业提供蓬溪企业网站建设,专注与网站设计、成都网站建设、HTML5、小程序制作等业务。10年已为蓬溪众多企业、政府机构等服务。创新互联专业的建站公司优惠进行中。此前,曾有媒体发文称“限塑令”实施7年名存实亡,让超市大赚。国家发改委发布这一信息,应是对媒体的回应,肯定了“限塑令”实施7年的成绩。我以为,国家发改委因为有具体数据,更有说服力。但媒体提出的“限塑令”执行中的问题,也是正确的,需要研究落实。
通过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大数据,我们发现,7年减少140万吨购物袋是可信的。在“限塑令”实施之前,我国2007年的塑料购物袋消费已达100万吨。“限塑令”实施之后,2009年以来,我国塑料购物袋消费量持续保持在80万吨以下,2015年国内塑料购物袋消费量约70万吨,7年减少140万吨符合逻辑。
只是,这里忽视了一个“此增彼减”的问题,也暴露“限塑令”落实中的失误。具体地说,就是超市使用的购物袋大幅度减少,而中小市场,尤其是集贸市场的购物袋使用反而大幅度增加。数据显示,无论是2009年还是2015年,超市使用的购物袋都在30万吨以下,比2007年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由此推算,2007年的100万吨中,超市使用的就达到90万吨,可以算出集贸市场使用的只有10万吨。而到了2015年,整个市场塑料袋使用了70万吨,减去超市的30万吨,说明集贸市场反而由2007年的10万吨猛增到了40万吨。换句话说,超市使用的塑料袋减少了三分之二,而集贸市场使用的塑料袋反而增加到了4倍。
这样的数据分析,也是符合我们的生活体验的。我们到超市去购物,一般是不提供塑料袋的,但一到农贸市场,“限塑令”几乎无效。为什么舆论认为“限塑令”执行7年成绩不明显?除了消费者的习惯问题、执法问题、源头治理问题、替代产品的性能和价格问题等,更有一个工作方面的偏颇:只对超市要求较高、监督较严,却放松了对比超市更加面广量大的中小市场特别是集贸市场的监管。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东沟钓鱼,西沟放生”,甚至新增的多于减少的,把我们费尽力气取得的限塑成果冲得荡然无存、不降反增了。
认真看一看“限塑令”,要求对象是“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我们只抓住超市,丢掉商场和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岂不是让法律打了折扣?当然,可能因为超市的运行比较规范,也容易有抓手,而集贸市场人员复杂,工作难抓,因此先易后难了。从工作方法上说,或许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限塑令”施行7年之后,如果还是只抓超市,看着集贸市场超薄塑料袋横行,继续向客户免费提供,我们的监管部门难道不是失职?
分析国家发改委的大数据时,我们应该发现工作中的失误,赶快把“限塑令”的落实从超市推广到全部的商场和集贸市场,这事实在不能再等了。
网页名称:从大数据分析看“限塑令”落实之失
转载来源:http://pcwzsj.com/article/sdch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