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的反射机制是怎样的

python的反射机制是怎样的,针对这个问题,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相对应的分析和解答,希望可以帮助更多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小伙伴找到更简单易行的方法。

创新互联公司-专业网站定制、快速模板网站建设、高性价比松岭网站开发、企业建站全套包干低至880元,成熟完善的模板库,直接使用。一站式松岭网站制作公司更省心,省钱,快速模板网站建设找我们,业务覆盖松岭地区。费用合理售后完善,10年实体公司更值得信赖。

反射

反射机制就是在运行时,动态的确定对象的类型,并可以通过字符串调用对象属性、方法、导入模块,是一种基于字符串的事件驱动。

解释型语言:程序不需要编译,程序在运行时才翻译成机器语言,每执行一次都要翻译一次。因此效率比较低。相对于编译型语言存在的,源代码不是直接翻译成机器语言,而是先翻译成中间代码,再由解释器对中间代码进行解释运行。比如Python/JavaScript / Perl /Shell等都是解释型语言。

python是一门解释型语言,因此对于反射机制支持很好。在python中支持反射机制的函数有getattr()、setattr()、delattr()、exec()、eval()、__import__,这些函数都可以执行字符串。

eval

计算指定表达式的值。它只能执行单个表达式,而不能是复杂的代码逻辑。而且不能是赋值表达式。

单个表达式:

a = "12 + 43"
b = eval(a)
print(b)

复杂表达式:

a = "print(12 + 43); print(1111)"
b = eval(a)
print(b)
# 输出: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xxxx.py", line 10, in 
 b = eval(a)
 File "", line 1
 print(12 + 43); print(1111)
 ^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赋值:

a = 1
b = eval("a = 21")
print(b)

通常我们使用eval的时候,主要是使用它的返回值,获取表达式计算出的值

exec

执行复杂表达式,返回值永远都是None

b = exec("aa = 21")
print(b) # None,exec返回值为None
print(aa) # 21,exec执行了赋值语句,并定义了aa变量

执行复杂语句:

a = '''ret = []
for i in range(10):
 ret.append(i)'''
exec(a)
print(ret) # [0, 1, 2, 3, 4, 5, 6, 7, 8, 9]

导入模块:

# 导入模块
exec("import config")
print(config.KEYWORD)
# 动态创建类
class Base:
 def __init__(self):
 print("Base")
a = "Base"
exec(a+"()")

导入模块这个功能就非常厉害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动态的创建各种模块类。

eval()函数和exec()函数的区别:

eval()函数只能计算单个表达式的值,而exec()函数可以动态运行代码段。

eval()函数可以有返回值,而exec()函数返回值永远为None。

再看一下下面的例子:

class Base:
 def __init__(self):
 print("Base")
 def test(self):
 print("test")
 return "Base::test"

如果我们想通过字符串来调用a对象的test方法,应该怎么做呢,如果要获取返回值,那么可以使用

b = eval("a.test()")
print(b)

输出:

test

Base::test

如果不需要获取返回值,那么可以使用exec,exec("a.test()"),输出:test

虽然我们可以使用eval和exec来执行以上代码,但是这种方式有一个缺陷,假如这个属性是不存在的,那么这种调用就会报错。那么做好的方式是什么呢?先判断属性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就调用,不存在就不调用,python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方法:hasattr、getattr、setattr、delattr

hasattr

def hasattr(*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
 Return whether the object has an attribute with the given name.
 This is done by calling getattr(obj, name) and catching AttributeError.
 """
 pass

通过源码注释我们知道,它返回对象是否具有指定名称的属性。而且它是通过调用getattr并捕获AttributeError异常来判断的。就像上面的属性调用,我们就可以使用hasattr(a, "test")来判断,通过源码注释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eval这种是不是也可以实现这种方法呢?

def has_attr(obj, name):
 try:
 eval("obj.%s()" % name)
 return True
 except AttributeError as e:
 return False
a = Base()
if has_attr(a, "test"):
 eval("a.test()")
# 输出:
Base
test
test

但是这种方式是有缺陷的,因为test输出了两次,因为我们调用了两次test(),这跟我们想要的效果不一样。如果用hasattr呢,这个函数就不会在判断的时候调用一次了。

getattr()

有了判断属性是否存在的函数,那么就得有获取属性的函数了

def getattr(object, name, default=None): # known special case of getattr
 """
 getattr(object, name[, default]) -> value
 Get a named attribute from an object; getattr(x, 'y') is equivalent to x.y.
 When a default argument is given, it is returned when the attribute doesn't
 exist; without it, an exception is raised in that case.
 """
 pass

从源码注释我们就能知道获取object对象的名为name的属性,想到与object.name,如果提供了default参数,那么当属性不存在的时候,就会返回默认值。同样是上面的例子:

a = Base()
if hasattr(a, "test"):
 func = getattr(a, "test")
 func()
# 输出:
Base
test

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hasattr并没有调用test函数,而且getattr获取到的是函数对象,也没有调用它,通过我们主动执行func()才执行了a.test()函数,这样相比于exec和eval就灵活了许多。

setattr

判断和获取属性有了,那么设置属性也是需要的

def setattr(x, y, v):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restored from __doc__
 """
 Sets the named attribute on the given object to the specified value.
 setattr(x, 'y', v) is equivalent to ``x.y = v''
 """
 pass

将一个特殊值设置给object对象的name属性,相当于x.y = v

class Base: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name"
a = Base()
setattr(a, "name", "zhangsan")
print(a.name) # 改变原有属性的值
setattr(a, "age", 32)
print(getattr(a, "age")) # 新增不存在的属性,并设置值

虽然setattr(a, "age", 32)等于a.age=32,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这是通过一个字符串来增加的属性。

判断、获取、增加都有了,当然还有删除delattr,这个我们就不详述了,接下来我们要看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

import

在学习exec的时候,我们有一个例子,导入配置文件exec("import config"),针对这种方式python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方法。

def __import__(name, globals=None, locals=None, fromlist=(), level=0):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restored from __doc__
 """
 __import__(name, globals=None, locals=None, fromlist=(), level=0) -> module
 Import a module. Because this function is meant for use by the Python
 interpreter and not for general use, it is better to use
 importlib.import_module() to programmatically import a module.
 The globals argument is on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xt;
 they are not modified. The locals argument is unused. The fromlist
 should be a list of names to emulate ``from name import ...'', or an
 empty list to emulate ``import name''.
 When importing a module from a package, note that __import__('A.B', ...)
 returns package A when fromlist is empty, but its submodule B when
 fromlist is not empty. The level argument is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perform absolute or relative imports: 0 is absolute, while a positive number
 is the number of parent directories to search relative to the current module.
 """
 pass

在这里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formlist参数,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a = __import__("config")
print(a.KEYWORD)

config是一个py脚本-config.py,内部有一个变量KEYWORD,我们要通过其他py模块来导入这个文件,使用__import__我们就可以把它导入为一个对象,然后使用对象的方式去调用,而不是一直用exec字符串的形式去调用。上面我们说了formlist这个参数需要关注,为什么呢?我们新增了一个模块:comm。模块内有一个脚本function.py

# function.py
def comm_function():
 print("test_module")

我们现在想通过动态引入的方式调用comm_function函数,那么按照上面的方式来

a = __import__("comm.function")
a.comm_function()

结果输出: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xxx.py", line 10, in 
 print(a.comm_function())
AttributeError: module 'comm' has no attribute 'comm_function'

意思是comm模块没有comm_function这个属性,为什么是comm模块而不是function呢?我们可以打印一下模块的引入名称print(a.__name__),打印的结果是comm,就是说我们通过上面的方式只是引入comm,而不是function。其实通过源码注释我们就知道了,__import__(A.B),如果fromlist为空,返回的是A包,如果不为空,则返回其子包B。修改一下我们的代码:

a = __import__("comm.function", fromlist=True)
print(a.__name__)
a.comm_function()
# 输出:
comm.function
test_module

引入的模块和执行函数都正确了,符合了我们的预期要求。

总结

通过以上的函数学习,其中有常用的,也有不常用的,但是这些函数在我们进行框架设计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__import__,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看框架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元编程。学完了这些概念就可以设计框架了。开玩笑的,哪有那么简单。阅读源码是一种增长知识的最快捷方式,但是前提是基础一定要打好。否则看源码是一头雾水。我们整理完这些概念后,在找几个源码库看看,学习一下里面的设计理念。

关于python的反射机制是怎样的问题的解答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如果你还有很多疑惑没有解开,可以关注创新互联行业资讯频道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网页标题:python的反射机制是怎样的
分享URL:http://pcwzsj.com/article/pphg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