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系统贡献的简单介绍

Windows系统的作用有哪些

操作系统是管理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操作系统是控制其他程序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操作系统身负诸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操作系统的型态非常多样,不同机器安装的OS可从简单到复杂,可从手机的嵌入式系统到超级电脑的大型操作系统。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

创新互联致力于互联网网站建设与网站营销,提供网站设计制作、网站制作、网站开发、seo优化、网站排名、互联网营销、成都微信小程序、公众号商城、等建站开发,创新互联网站建设策划专家,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良好的互联网应用定制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新的全球化互联网环境中保持优势。

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

开发一个window操作系统究竟要多少行代码呢?

微软的Windows系统是伴随我们已久的老朋友了,大多数人都是一代一代Windows的用上来,老用户几乎都形成一个共识,就是微软的系统有一代会很好,也有一代会很糟糕,比如Windows XP、Windows 7就很受欢迎,而Windows 2000、Windows Vista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那么,微软的Windows系统用了这么久,究竟它有多少行代码呢?

Microsoft Windows问世于1985年,起初仅仅是Microsoft-DOS模拟环境,后续的系统版本由于微软不断的更新升级,不但易用,也慢慢的成为家家户户人们最喜爱的操作系统。下面我们从代码行数、开发难度,参与人员的数量,开发的时间长度等角度来说说,一个windows系统有多复杂。

Windows XP大约40,000,000行代码。

Windows Vista 大约50,000,000行代码,算上修正掉的代码估计超过一亿行。内部版本超过上千个,每个版本都有所测试。为其做出贡献的正式工合约工临时工超过数万人。大概的工程量可能和胡夫金字塔相当。

Windows 7 大约50,000,000行代码。Windows 7开发的时候有23个小组,每个小组约40人,也就是将近1000人。这仅仅是Windows团队的人数,其余为其做出贡献的更是数不胜数。

几千万行代码的工作量是个什么概念?举个参照系吧,很多人在用的金山的WPS代码行数约有150万行,而金山软件公司重写这个级别的办公软件WPS,用了3年时间。

再比如微软在4年前的研发成本超过100亿美元,在开发Windows Vista的所花费的研发费用更是超过了恐怖的200亿美元。Linux内核开发根据人员投入的规模测算,也耗资数有十亿美元。

假如一个桌面级的操作系统代码规模在千万行数量级,如果加上配套软件,总规模应该超过一亿行,如果再加上一个完整的软件生态系统,那么总规模应该不少于十亿行。这还是成熟的系统,再加上调试精简前更多。再加上各个功能之间需要兼容性,可维护性,可管理性等这些随着代码的越来越多可推敲,需考虑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是项技术难度非常大的工作!你觉得呢?

linux和windows哪个社会贡献大

开放源代码是大势所趋,Linux前途广阔,但道路是艰苦卓绝。微软在IT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两位数增长。而一些LINUX厂商(如VI LINUX)出现大幅亏损。。还有一个问题现在一些LINUX厂商热衷于把Linux的XWINDOWS做的很好媒体也大加宣传,Linux的优势在于网络,嵌入式信息家电.和微软拼桌面是不明智的。微软是一个整体,Linux厂商要防止被各个击破。我喜欢Linux但我也不想看到微软倒下,只有竞争才能是消费者得到好处。

望采纳:)

Windows真难用!试试国产系统?

国产操作系统最难的那一步,已经迈出。

6月下旬,两大国产操作系统厂商分别开启了新动作。先是6月23日,统信UOS家庭版体验器开启全民公测,用官方虚拟机的形式推广国产操作系统,降低新用户尝试成本;随后,6月30日,国内首个桌面操作系统开发者平台“开放麒麟”正式发布,将通过开放操作系统源代码的方式,让更多开发者共同参与国产开源操作系统开发。

两家厂商的动作,一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一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开发者,都是为了跨过国产操作系统成功最难的一步——生态化。因为只有更多的用户,才能有更多的开发者;也只有更多的开发者适配常用软件,持续开发更多新的应用,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并形成操作系统发展的完美闭环。

对个人用户来说,一台电脑一般不过安装几十个软件。如果将用户的各种个性化软件需求叠加,系统层面的软件数量往往将达到百万级别,甚至更多。对于一个要从Windows和MacOS手中抢占市场的小众操作系统而言,没有百万量级的应用适配,生态就无从谈起。

先让大家用起来,从“可用”逐渐走向“好用”。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产操作系统走过多年应用推广之路,也经历无数曲折。过去经历过的失败,对今天有着怎样的借鉴价值?国产操作系统借助中国本土市场优势,真的能“好用”吗?

“败北”的操作系统

目前国外操作系统品牌几乎垄断了巨大的中国市场,据《2021年操作系统的商业化应用报告》,国外操作系统在中国桌面端、移动端的市占率分别超过94.75%、98.86%。

这样的格局并非一蹴而就。长久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众多厂商为争夺操作系统这块大“蛋糕”轮番上场,即使大部分厂商湮灭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为今天活跃在市场中的操作系统,贡献了不少经验和技术积累。

尽管如今微软Windows系统几乎垄断中国市场,但透过长生命线来看,从Windows XP、Windows7、Windows8、Windows10到现在的Windows11,Windows系统经历了长期的持续迭代,以不断适应市场需求。

事实上,国产操作系统向Windows系统发起过冲锋。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并在战争中成功击溃了南联盟军队的防空系统,让国人第一次体验到信息战的威力,同时也对微软垄断局面感到担忧。这一年,国内操作系统真正发起反攻。

时任国家 科技 部部长徐冠华一针见血指出我国正处于“缺芯少魂”(芯是芯片,魂即是操作系统)的环境中,如若二者不自主,一旦断“水”断“电”, 历史 难免重演,重蹈南联盟覆辙。

因此,在工信部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所长、“中国Linux之父”孙玉芳的主导下,2000年,中科院软件所和上海联创共同出资成立了中科红旗公司,公司的发展目标很明确,——“挑战微软,做中国人自己的操作系统”。

在廉价的盗版Windows和昂贵的国产操作系统中间,许多电脑经销商更愿意选择前者。

此外,很多用户习惯使用微软Office办公软件,而红旗系统无法兼容微软Office,这造成了红旗系统的使用效率底下。

2005年,北京平谷区也曾试点全面采用国产Linux,为了督促各单位使用国产操作系统,还成立了33个自查小组对全区百余家单位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

彼时的国产操作系统,在易用性、兼容性上与Windows差距甚远,很多单位仍首选微软操作系统。国产操作系统对Windows系统的第一轮冲锋,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国产操作系统进化史

“中国人不会为软件付钱,不过总有一天他们会的。既然他们想要去偷,那就让他们偷我们的。他们会因此上瘾,这样接下来的十年我们就会找出某种办法让他们付账。”

1995年,比尔·盖茨与股神沃伦·巴菲特在《财富》杂志组织的一场对话中,发表如上言论。

然而,这看似“狂妄”的发言,却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在27年后的今天,中国市场确实很难再离开Windows系统,Windows系统也随着很多品牌电脑成为出厂自带的标配。

对于Windows等国外系统依赖程度之深,也引发了我国学术界的注意。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曾公开表示:“航空飞机被波音、空客所垄断,总数量可能是数十万级别。但全世界几十亿台智能终端只有三种操作系统:苹果、安卓和Windows,这种垄断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例。”

同时,作为软硬件纽带,操作系统在安全领域扮演着核心地位,主导权被外国企业牢牢掌控是极具风险的。2008年的微软黑屏事件、2010年Stuxnet震网病毒事件、2013年棱镜门以及2017年Intel芯片Minix 泄漏风险事件,都显示出微软的Windows系统并非牢固可靠,一旦出现网络安全事故,后果便不堪设想。

因此,发展本土化操作系统,是国家防范网络攻击与威胁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操作系统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其实,中国对于操作系统的 探索 非常早。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就开始操作系统的研发,南京大学教授孙钟秀、北京大学杨芙清院士等都是我国操作系统的拓荒者。不过彼时,操作系统的用途主要是用于工业,我国最早的操作系统“150机”,目的是改善石油勘探数据计算,提高打井出油率。

而从1999年中科红旗公司研发的“红旗Linux”之后,蓝点Linux 、深度Linux、中标麒麟、优麒麟、中科方德、普华、StartOS、阿里云OS等一系列国产操作系统也相继出现。

但是微软Windows的人才、产业虹吸效应太强,也导致国产系统很难获取到足够发展的产业链资源。国产操作系统企业在第一轮反攻失败之后,企业甚至陷入难以为继的地步。

2014年2月10日,中科红旗贴出清算公告,宣布公司正式解散,甚至拖欠员工的工资都无法发放。而蓝点Linux也在2000年上市后遇到互联网泡沫,到2002年该公司股价已经低至0.08美分,在资本市场仅仅风云两年,就系统停更,从美国市场黯然退出。

“仅开发Linux平台是不行的,它必须能在硬件体系结构中进行预装、与外部驱动设备进行配套、众多应用软件要移植到Linux平台上来,从而建立起Linux的生态群。”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曾表示,“如果没有行业巨头和广大企业的支持,没有开源社区的支持,中国Linux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

然而,就在国产操作系统相继“陨落”、即将淡出大众视野之时,华为鸿蒙系统终于在2019年破茧而出,守住了国产操作系统这片不可丢弃的高地。

与操作系统的先驱者不同,鸿蒙系统在采用Linux开源内核的基础上,尽量兼容安卓软件,延续了此前定制版安卓系统EMUI的一些操作特点,并吸引开发者为鸿蒙生态打造应用。

基于鸿蒙系统较强替代性,2022年,该系统的用户量已经达到了3亿,其中包括2.2亿多的手机用户,还有1亿多的物联网设备。不仅如此,鸿蒙系统的连接设备数量还在不断增长,或许在未来,真的能够成为肩并Windows、IOS、安卓的一线操作系统。

哪怕是作为“备胎”,也需要做好生态

操作系统按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四种: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移动操作系统和其他操作系统(云、嵌入式、物联网操作系统等)。华为的鸿蒙系统定位是面向万物互联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但人们接触更多的还是作为移动操作系统的鸿蒙。

但移动终端和移动操作系统不适合办公,个人办公更依赖桌面操作系统。

没有生态支持,系统再优秀也无法成功。全球主流的商业、工业、美术设计、影视剪辑等各类软件,都以Windows和MacOS为主。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尽管也能获得WPS等国产办公软件的支持,也能够适配火狐、Chrome等主流浏览器,但办公并不只是浏览器加WPS。

千万个行业,就会有千万种细分软件。离开这些软件,相关行业人员就无法开展正常工作。正因为人们离不开各类适配软件,Windows、MacOS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目前,Windows与MacOS合计占据了95%左右的市场份额,而国产操作系统占比不足5%。

这不到5%的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由十几种国产操作系统共同组成。据统计,主流国产桌面操作系统超过15种,包括UOS(统信软件)、麒麟OS、普华软件、中兴新支点、凝思、中科方德、华为欧拉OpenEuler等。

对于这么多Linux桌面操作系统的发行版,如何实现软件之间的互联互通、避免资源分散,也是需要考虑的。但国产操作系统的集中、归并,最终还是要由市场来选择。毕竟不同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只有用户体验使用最好的系统,才能最终胜出。

2021年初,“麒麟、统信、中科方德、中科红旗、普华基础软件、中兴新支点”等六家厂商从众多选手中入围国采中心Linux桌面操作系统协议供货采购。政府对国产操作系统的支持,同时也是一场筛选。在这种筛选下,国产操作系统正呈现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特别是位于桌面操作系统头部的麒麟与统信。

然而,对比国外操作系统巨头,国产操作系统和主流处理器厂商之间的合作还没有达到“结盟”的程度。

操作系统的生态不仅是软件应用上的,还包括软硬件协同上的。比如微软和英特尔结成Wintel(即Windows-Intel架构)联盟,以及英伟达GPU与 游戏 开发厂商。

微软和英特尔结成软硬件联盟,还不是为了生态上更强大?有趣的是,我们对英特尔高性能处理器不可或缺,却似乎并不惧怕微软断供Windows。为什么?

芯片毕竟还是比操作系统更难。华为的案例也恰好可以说明,断供安卓,华为马上就能拿出鸿蒙“备胎”;但断供5G芯片以及处理器制造商的先进制程代工,华为就难以再拿出“备胎”。

这其实恰好说明,操作系统技术上的门槛,远低于生态上的门槛。

微软也并非每代操作系统都能够成功。微软的操作系统被很多用户吐槽为,总是成功一代之后就会失败一代,比如Windows XP之后的Vista,Win7之后的Win8,在系统好评度和装机率上,均不如上一代。目前的Win11虽然要比之前那两代失败的系统开局好一些,但也依然面临很多批评,很多用户依然在用Win10,不愿意更新升级到Win11。

本来,在微软推出不受欢迎的一代系统之时,国产操作系统其实是有了更多机会在用户群中获得更多安装尝试。但哪怕在微软失败的时候,国产操作系统也难以找到进攻的软肋。

如2014年4月,微软停止了对Windows XP操作系统提供服务支持,不仅广大用户不满意,采购了大量Windows XP的中国政府也意识到,操作系统受控于人的风险。

八年过去了,国产操作系统在经过一系列淘汰与整合之后,市场份额还是在5%左右,没有飞跃式的提升。但好在,国产操作系统的实力相比八年前更强,对于不同的处理器硬件也有了更好的兼容性。

如统信 UOS在硬件上同源异构支持 4 种架构(AMD64、AMR64、MIPS64、SW64),支持龙芯、鲲鹏、飞腾、兆芯、申威、海光六大主流国产芯片,兼容性和开放性上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V10,同源支持四种技术路线的六大国产CPU平台,包括飞腾、鲲鹏、兆芯、海光、龙芯、申威;图形化界面兼顾用户既有的Windows系统操作习惯,桌面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的分布都比较接近Windows操作系统,还拥有高兼容性的安卓运行环境,原生支持安卓应用。

在生态上,据报道,2020年,银河麒麟V10软硬件兼容适配总量还仅有3万余个,但发展迅速;2021年,达到了29万余个;2022年5月,已经超过42万个。

而2018年微软公布的数据就显示,仅Windows10就有超过3500万应用数量,超过1.75亿的软件版本,还支持1600万的硬件/驱动组合。苹果系统的应用数量也超过百万。

麒麟与微软应用数量差距甚大,但距离苹果系统的应用数量并不遥远。

“我们的目标是在2到3年内,让适配的软硬件总量达到百万级,也就是如今苹果系统的规模。”麒麟软件副总经理魏立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出了麒麟的对标苹果百万数量级应用的目标。

其实,麒麟、统信本身也支持通过Kydroid、deepin-wine等技术安装安卓应用,Windows应用也可以通过虚拟机安装,这也能一定程度上补足系统应用数量上的不足。

对于国产操作系统而言,国内政府采购维持企业的生存不是问题,要想有更好发展,就需要迈入更广阔的商用、个人使用领域。这不仅需要生态上逐渐增加应用数量,更需要中美在操作系统上发生一场“一刀两断”式的分手。

但显然,除非中美之间发生不可调和的激烈冲突,美国 科技 企业是不可能主动愿意与中国“分手”的。没有极端环境下的“逼上梁山”,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用户为主的桌面端(即使政府国企采购,桌面操作系统也是个人使用),最多也只能作为一种替代和预防,并不能取代Windows。

写在最后

一款国产操作系统好不好用,不能仅看厂商的宣传,还要看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

为了体验国产操作系统的真实效果,我们在虚拟机上分别安装了统信和麒麟的桌面操作系统,并测试了简单的网页浏览和WPS办公。虽然系统底层与Windows完全不同,但在轻办公环境中,上述两款系统的操作体验和Windows差别其实不大。

但这仅仅是几款软件,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特殊的办公需求,往往在常用软件之外还会安装少数几款小众软件。Windows超过3500万应用数量,仍然是一个短期甚至长期难以企及的目标。

但我们不仅要看到微软的成功,也要看到微软的失败。为了推动Windows系统在PC端与移动端的通用性,加强微软对应用的控制,微软在2016年推出了UWP应用商店。UWP应用的所有权限都能够被系统掌控,数据也只会存放到系统规定的一些目录里。只是,目前几万款UWP应用并不能满足一个完整生态的建设需求。尽管微软还没有像放弃Windows Phone那样放弃UWP,但UWP可以肯定,将成为微软又一个失败的项目。

失败,并不可怕。微软会失败,国产操作系统暂时取代不了微软,更不可怕。至少,我们有了“备胎”,有了转正的可能。

中国正在培养中的软件工程师数量是远超美国的。据统计,2018年全国计算机类专业招生人数达到29.35万人,2019年招生人数达32.46万人,2020、2021年每年均有近3万人的增量,2022年预计招生规模会达到40万人左右。如果考虑到2022年即将进入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新生,全国计算机类专业本科在校人数将超过140万。

借助中国全球最大Linux市场的份额,依托中国计算机教育体系培养出的众多软件工程师,在小范围内打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国产操作系统生态,其实已经在发生。

本文源自亿欧网

windows操作系统与linux操作系统相比各有什么优缺点

一、特点不同

Windows系统直观、高效的面向对象的图形用户界面,易学易用,Windows用户界面和开发环境都是面向对象的,这种操作方式模拟了现实世界的行为,易于理解、学习和使用;Linux适用性强,微型计算机的Linux系统也能够移植到大型计算机中运行。

二、软件获取的途径不一样

windows系统每一种特定功能可能都需要商业软件的支持,需要购买相应的授权;linux系统大部分软件都可以自由获取,同样功能的软件选择较少。

三、源代码公布不一样

linux系统源代码完全公开;Windows系统只留出必要的接口。

四、兼容不一样

Windows系统兼容软件比较多;linux系统则兼容比较少。

五、稳定性不同

Linux的主机连续运行一年以上不蓝屏、不关机是很平常的事;而Windows系统有时候会莫名其妙的蓝屏。

六、要求不一样

windows系统使用比较简单,容易入门。图形化界面对没有计算机背景知识的用户使用十分有利;linux系统图形界面使用简单,容易入门。文字界面,需要学习才能掌握。

七、学习的难度不一样

windows系统构造复杂、变化频繁,且知识、技能淘汰快,深入学习困难;linux系统构造简单、稳定,且知识、技能传承性好,深入学习相对容易。

简要回答DOS,WINDOWS,LINUX三种操作系统发展历史.(参考网络)

DOS的版本

DOS在1981年推出其1.0版,功能还非常基本和薄弱;1983年推出2.0,主要增加了目录操作功能,使文件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录和文件的概念我们将在讲解DOS内部命令时介绍);1984年推出3.0,主要支持1.2MB的5.25英寸高密软盘(1.X和2.X只支持低密盘)和大容量硬盘;1987推出目前普及率最高的DOS 3.3,主要支持3.5英寸软盘和网络。至此,DOS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尽管后续版本(目前PC-DOS的最新版本为7.0版,MS-DOS公布的最新版本为6.22)不断推出,但均无重大的内核改进,只不过增加了许多实用功能,如检测磁盘,清除病毒,硬盘增容等。

DOS是Disk Operation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 的简称,是1985~1995年的个人电脑上使用的一种主要的操作系统。由于早期的DOS系统是由为软公司为IBM的个人电脑开发的,称为MS-DOS,因此后来其他公司生产的与MS-DOS兼容的操作系统,也延用了这个称呼,如PC-DOS、DR-DOS等等。

1981年,MS-DOS 1.0发行,作为IBM PC的操作系统进行捆绑发售,支持16k内存及160k的5寸软盘。在硬件昂贵,操作系统基本属于送硬件奉送的年代,谁也没能想到,微软公司竟会从这个不起眼的出处开始发迹。

1982年,支持双面磁盘。

1983年MS-DOS 2.0随IBM XT发布,扩展了命令,并开始支持5M硬盘。同年发布的2.25对2.0版进行了一些bug修正。

1984年,MS-DOS 3.0增加了对新的IBM AT支持,并开始对部分局域网功能提供支持。

1986年,MS-DOS 3.2 支持了720K 的5寸软盘。

1987年,MS-DOS 3.3 支持了IBM PS/2设备及1.44M的3寸软盘,并支持其他语言的字符集。

1988年,MS-DOS 4.0 增加了DOS Shell 操作环境,并且有一些其他增强功能及更新。

1991年,MS-DOS 5.0发行,增加了DOS Shell功能,增强了内存管理和宏功能。

1993年,MS-DOS 6.x 增加了很多GUI程序,如Scandisk、Defrag、Msbackup等,增加了磁盘压缩功能,增强了对Windows 的支持。

1995年,MS-DOS 7.0 增加了长文件名支持、LBA大硬盘支持。这个版本的DOS并不是独立发售的,而是在Windows 95中内嵌的。之后的MS-DOS 7.1全面支持FAT32分区、大硬盘、大内存支持等,对四位年份支持解决了千年虫问题。

WINDOWS发展简史

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Windows可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Windows的进化过程经常是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其成功是和处理器速度、内容容量等息息相关的,微软也非常依赖第三方的软件来填补概念和消费者之间的鸿沟。 随着Vista的发售,有必要通过截屏回顾一下23年来,Windows操作系统所走过的路。 Windows 1.0 比尔·盖茨于1983年正式宣布推出Windows系统,但是微软的第一个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Windows 1.0,却直到1985年11月才放出,此时距离苹果推出Mac已经有两年之久了。由于涉及到和苹果的版权问题,此时的Windows系统还不能拥有例如重叠窗口和回收站的功能。Windows 1.0更多的是一个MS-DOS的扩展,而不是一个单独的操作系统,不过已经能够支持有限的多任务和鼠标操作了。

Windows 2.0 盖茨很快和苹果签订了授权协议,以便在Windows中使用Macintosh GUI的某些原素。不过随后,苹果将盖茨送上了法庭,称在新推出的Windows 2.0中,有170处涉嫌抄袭。Windows 2.0提供了图标和层叠窗口的功能。 另外,Windows 2.0还得到了一些关键的程序支持。早期版本的Word和Excel使用Windows作为界面;当时流行的桌面发布程序Aldus PageMaker,一度只在Mac电脑上运行,同样也进驻了Windows 2.0,这对Windows来说是一个关键的事件,因为这极大的扩展了系统的实用性和市场份额。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Windows 3.0 这一版的Windows于1990年发布,可以说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改进。新的文件管理系统和增强的图形性能,终于使Windows PC变成了Mac的强劲对手,而这一过程花了六年的时间。操作系统拥有全新的外观,受保护的和增强的操作模式使得内存管理更为有效。Windows 3.0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两年的时间里销售了超过1000万的拷贝。开发人员开始编写大量的第三方软件,对于消费者购买来说是不小的刺激。大量的现金改变了微软的方向,使之更专注于操作系统的开发上。

Windows 3.11 主要就是Windows 3.0版的更新产品,Windows 3.11支持包括TrueType可升级字体、多媒体、对象链接和嵌入等功能。一大堆在系统从3.0之后推出的升级补丁,也都集成进3.11版之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Windows 3.11 NT 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Windows版本,是在消费版的3.11上独立开发而来的,NT是专门为商业和工程师等需要非常成熟操作系统的用户而设计的。和3.11版不一样的是,NT是专门为32位处理器编写的。不幸的是,当时只有很少的硬件能够支持。开发人员不愿意费尽去让他们的产品兼容NT,因为这非常复杂,而且这一操作系统仅仅占据了很小的市场份额。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Windows 95 Windows 95真正的将计算处理带到普通人的身边,让很多人从此走进了Windows和电脑的世界。由于捆绑了Internet Explorer,Windows 95成为了浏览网页的常用入口。Windows 95从此开始使用大家熟悉的开始按钮和任务栏,这种风格一直保持到今天。 Windows 95也标志了微软和向下兼容之间永无止境的斗争,从3.11开始的许多架构,当然也包括其中的设计失误,都延续到Windows 95当中。而且一些部分运行在32位模式,另一些则不,这样使得操作系统能够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摇摆。很多用户都不知道这个问题,他们唯一清楚的就是系统非常的不稳定,而且总是要打升级补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Windows 98 不仅仅是从Windows 95稳定的升级到新的系统,Win 98还支持多显示器显示,WebTV和采用新的FAT32文件系统带来的更大的文件分割。Win 98是一版将Internet Explorer集成进GUI的系统,引发了对微软垄断行为诉讼的热潮。 随后又放出了Windows 98 Second Edition,增加了网络连接共享功能。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Windows 2000 这一版Windows推出的时间是2000年的2月,Win2K是Windows中NT系列的升级,这是第一个通过互联网进行自动升级的Windows版本。

Windows XP 2001年推出的XP将NT架构,和从95/98/ME上传承而来的用户界面,融合在一起。虽然仍然在安全性方面收到攻击,但是XP已经在很多地方获得了改善,包括文件管理、速度和稳定性。尤其是在GUI方面的明显改善,使得操作系统对于没什么经验的用户来说更为容易上手。 :

Windows Vista 最后就是才推出的Vista,至于Vista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现在还不好说。在XP六年之后推出的Vista,在GUI上游客非常明显的变化,而且还带来了很多的新特性,路走怎么,让时间来说话吧。

Linux操作系统发展简史

【 原文由 glnju 所发表 】

在70年代,Unix体系的源程序大多是可以任意流传的。互联网的基础协议TCP/IP就是产

生于那个年代。在那个时期,人们在创作各自的"程序作品"中享受着从事科学探索、创新

活动所特有的那种激情和成就感。那时的程序员,如同作家一样,急于"发表"自己的程序

作品,并不专注于保守"机密",以换取钱财。

1979年,ATT宣布了Unix的商业化计划,随之出现了各种二进制的商业Unix版本。于

是就兴起了基于二进制机读代码的"版权产业"(Copyright Industry),使软件业成为一种

版权专有式的产业,围绕程序开发的那种创新活动被局限在某些骨干企业的小圈子里,源

码程序视为核心"商业机密"。这种做法,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商业软件,极大的推动了软

件业的发展,诞生了一批软件巨人;另一方面,由于封闭式的开发模式,也阻碍了软件业

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由此,人们为商业软件的"BUG"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84年,Richard Stallman面对程序开发的封闭模式,发起了一项国际性的源代码开

放的所谓牛(GUN)计划,力图重返70年代基于源码开放从事创作的美好时光。他为保护源

代码开放的程序库不会再度受到商业性的封闭式利用,制定了一项GPL条款,称为Copylef

t版权模式。

1987年6月,R..Stallman完成了11万行源代码开放的"编译器"(GNU gcc),获得了一

项重大突破,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989年11月,M.Tiemann以6000美元开始创业,创造了专注于经营开放源代码"Cygnus

Support"(天鹅座支持公司)源代码开放计划。(注意,Cygnus中隐含着gnu三个字母)。

Cygnus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最终获得成功的一家专营源代码程序的商业公司。Cygnus的"编

译器"是最优秀的,它的客户有许多是一流的IT企业,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微处理器公司。

1991年11月,Linus Torvalds写了个小程序,取名为Linux,放在互联网上。他表达了

一个愿望,希望借此搞出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来。这完全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在互

联网上,Linux刚一"露头",便被广大的牛羚计划的追随者们看中,全部上阵,七手八脚,

把它"加工"成了一个功能完备的操作系统,叫做CNULinux。

1995年1月,Bob Young创办了RedHat(小红帽),以CNULinux为核心,集成了400多个

源代码开放的程序模块,搞出了一种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 Linux,称为Linux"发行

版",在市场上出售。这在经营模上是一种创举。Bob Young称:我们从不想拥有自己的"版

权专有"技术,我们卖的是"方便"(给用户提供支持、服务),而不是自己的"专有技术"。

源代码开放程序包括各种品牌发行版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Linux的普及和应用。

1998年2月,以Eric Raymond为首的一批年轻的"老牛羚骨干分子"终于认识到CNULinux体

系的产业化道路的本质,并非是什么自由哲学,而是市场竞争的驱动,创办了"Open Sour

ce Intiative"(开放源代码促进会)"复兴"的大旗,在互联网世界里展开了一场历史性的

Linux产业化运动。在IBM、Interl为首的一大批国际性重型IT企业对Linux产品及其经营模

式的投资并提供全球性技术支持的大力推动下,催生了一个正在兴起的基于源代码开放模

式的Linux产业,也有人称为开放源代码(OpenSource)现象。

2001年1月,Linux 2.4发布,它进一步地提升了SMP系统的扩展性,同时它也集成了很

多用于支持 桌面系统的特性:USB,PC卡(PCMCIA)的支持,内置的即插即用,等等功能

2003年12月,Linux 2.6版内核发布,相对于2.4版内核2.6在对系统的支持都有很大的

变化。这些变化包括:1.更好地支持大型多处理器服务器,特别是采用NUMA设计的服务器

;2。更好地支持嵌入式设备,如手机、网络路由器或者视频录像机等;3.对鼠标和键盘指

令等用户行为反应更加迅速;4.块设备驱动程序做了彻底更新,如与硬盘和CD光驱通信的

软件模块。

这不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程序还是那些程序),这是一次回到正确路上的充满创新

激情的"科学复兴"。

在国际范围内Linux的开发,都超越国界经由互联网进行。通常,按照一定规律,每周

发布一个Linux开发版,供全世界开发者参照。Linux开发版的序号的第二位为奇数,阶段

性发布的序号第二位为偶数。Linux的各个发行版只能均与一定的序号相对应没有序号的发

行版只能入另册。当今Linux的全部开发活动分布在各个国家,在互联网上由近100位高手

在日夜进行,总体协调人是LinusTorvalds。带有序列号的Linux发布权掌握在他手中。在

法律上,指称这组代码集的Linux注册商标的版权归Linus本人所有。

Linux体系发行版是由特定序列号的Linux(内核)及属于CNU体系源码开放的功能性支

撑模块和一些运行于Linux上的商用软件所集成。发行版整体集成版权归相应的发行商所有

。Linux发行版的发行商(称为Linux发行商)一般并不拥有其发行版中各软件模块的版权

,发行商关注的应该只是发行版的品牌价值,以含于其中的集成版的质量和相关特色服务

进行市场竞争。严格讲来,Linux发行商并非必须一定是什么独立软件开商。它本质上属于

一种新兴的IT行业。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发行版均必须含有一个标明特定序列号的完好的

Linux稳定运行版本。在这里,版本序列号授予权属于Linus本人,代表以Linux为首的国际

性开发团队的创造性智慧的结晶。任何Linux发行商在心中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个站在Linux

内核背后辛勤创作的开发团队。没有他们,就没有Linux。Linus与Linux开发团队永远联系

在一起。经常不断的推出Linux发行版是各国Linux发行商应尽的责任,Linux发行商的经营

活动是Linux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Linux 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90年,Linus Torvalds 首次接触 MINIX

1991年,Linus Torvalds 开始在 MINIX 上编写各种驱动程序等操作系统内核组件

1991年,Linus Torvalds 公开了 Linux 内核

1993年,Linux 1.0 版发行,Linux 转向 GPL 版权协议

1994年,Linux 的第一个商业发行版 Slackware 问世????

1996年,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的计算机系统实验室确认 Linux 版本 1.2.13(由 Ope

n Linux 公司打包)符合 POSIX 标准

1999年,Linux 的简体中文发行版相继问世

2001年,Linux2.4版内核发布

2003年,Linux2.6版内核发布


本文标题:windows系统贡献的简单介绍
文章分享:http://pcwzsj.com/article/hsccj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