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net包含于函数,VBNET有什么用

VB.NET string$函数

VB6的String()函数,在VB.NET中,改用 StrDup()函数,使用格式与VB6的String()函数类似:

成都创新互联专业为企业提供铁西网站建设、铁西做网站、铁西网站设计、铁西网站制作等企业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与制作、铁西企业网站模板建站服务,十年铁西做网站经验,不只是建网站,更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整体网络服务。

例如:

VB6中,String(5,"*") ,是产生5个星号字符,"*****"

VB.Net中,改用 StrDup(5,"*") ,也是产生5个星号字符,"*****"

vb.net用指针或变量调用函数

指针是c语言的概念,VB、VB.NET没有指针,除了指针以外也很少有人能玩到你的编程深度,关键看不懂呢。

???就是子程序的名称,比如每次点击c后就自动调动相对应的子程序,如子程序是

Private Sub my_do ()

........

End Sub

相应的AddHandler c.Click, AddressOf my_do

实际上是个委托

在vb.net中,DateDiff()函数是有什么用的?又是怎么用的?

DateDiff 函数

返回 Variant (Long) 的值,表示两个指定日期间的时间间隔数目。

语法

DateDiff(interval, date1, date2[, firstdayofweek[, firstweekofyear]])

DateDiff 函数语法中有下列命名参数:

部分 描述

interval 必要。字符串表达式,表示用来计算date1 和 date2 的时间差的时间间隔

Date1□date2 必要;Variant (Date)。计算中要用到的两个日期。

Firstdayofweek 可选。指定一个星期的第一天的常数。如果未予指定,则以星期日为第一天。

firstweekofyear 可选。指定一年的第一周的常数。如果未予指定,则以包含 1 月 1 日的星期为第一周。

设置

interval 参数的设定值如下:

设置 描述

yyyy 年

q 季

m 月

y 一年的日数

d 日

w 一周的日数

ww 周

h 时

n 分钟

s 秒

firstdayofweek 参数的设定值如下:

常数 值 描述

vbUseSystem 0 使用 NLS API 设置。

vbSunday 1 星期日(缺省值)

vbMonday 2 星期一

vbTuesday 3 星期二

vbWednesday 4 星期三

vbThursday 5 星期四

vbFriday 6 星期五

vbSaturday 7 星期六

常数 值 描述

vbUseSystem 0 用 NLS API 设置。

vbFirstJan1 1 从包含 1 月 1 日的星期开始(缺省值)。

vbFirstFourDays 2 从第一个其大半个星期在新的一年的一周开始。

vbFirstFullWeek 3 从第一个无跨年度的星期开始。

说明

DateDiff 函数可用来决定两个日期之间所指定的时间间隔数目。例如,可以使用 DateDiff 来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相隔几日,或计算从今天起到年底还有多少个星期。

为了计算 date1 与 date2 相差的日数,可以使用“一年的日数”(y) 或“日”(d)。当 interval 是“一周的日数”(w) 时,DateDiff 返回两日期间的周数。如果 date1 是星期一,DateDiff 计算到 date2 为止的星期一的个数。这个数包含 date2 但不包含 date1。不过,如果 interval 是“周”(ww),则 DateDiff 函数返回两日期间的“日历周”数。由计算 date1 与 date2 之间星期日的个数而得。如果 date2 刚好是星期日,则 date2 也会被加进 DateDiff 的计数结果中;但不论 date1 是否为星期日,都不将它算进去。

如果 date1 比 date2 来得晚,则 DateDiff 函数的返回值为负数。

firstdayofweek 参数会影响使用时间间隔符号 “W” 或 “WW” 计算的结果。

如果 date1 或 date2 是日期文字,则指定的年份成为该日期的固定部分。但是,如果 date1 或 date2 用双引号 (" ") 括起来,且年份略而不提,则在每次计算表达式 date1 或 date2 时,当前年份都会插入到代码之中。这样就可以书写适用于不同年份的程序代码。

在计算 12 月 31 日和来年的 1 月 1 日的年份差时,DateDiff 返回 1 表示相差一个年份,虽然实际上只相差一天而已。

VB.Net如何利用“文本中是否包含某字符串”作为判断条件应该用什么函数?

有一个字符串函数:Instr(n,S1,S2)

该函数的功能:从字符串S1的左起第N位开始,向右逐位进行搜索匹配字符串S2,如果找到匹配,就返回一个整数指明匹配的位置,否则就返回0。如果缺省n,就是默认从字符串S1的左起第1位开始,进行搜索匹配字符串S2。

例如1:Instr(1,"abcde","a"),返回1

例如2:Instr(3,"abcde","a"),返回0

例如3:Instr(1,"abcde","c"),返回3

例如4:Instr(1,"abcde","cde"),返回3

例如5:Instr(4,"ab12cd12e12","12"),返回7,这里从字符串"ab12cd12e12"左起第4位开始向右搜索匹配字符串"12",找到的是中间一个“12”,这个“12”是位于字符串"ab12cd12e12"左起的第7个字符。

而:Instr(1,"ab12cd12e12","12"),返回3

Instr("ab12cd12e12","12"),返回3

VB.net, 如何判断一个字符串包含另一个字符串?

很简单,用字符串查找函数就可以实现了。

当在StrB查找到StrA字符串时,返回肯定是非0的数,值就是True,找不到为0或者-1,值就是Flase

比如:

Dim StrA As String = "Time is Limited"

Dim StrB As String = "Time"

Dim Stu As Boolean= InStr(StrA, StrB)

这运行段代码,Stu值就是True了。

我觉得这样最简单有效。

用vb.net做串口通讯程序要调用哪些api函数?

串口API通信函数编程

16位串口应用程序中,使用的16位的Windows API通信函数:

①OpenComm()打开串口资源,并指定输入、输出缓冲区的大小(以字节计)

CloseComm() 关闭串口;

例:int idComDev;

idComDev = OpenComm("COM1", 1024, 128);

CloseComm(idComDev);

②BuildCommDCB() 、setCommState()填写设备控制块DCB,然后对已打开的串口进行参数配置; 例:DCB dcb;

BuildCommDCB("COM1:2400,n,8,1", dcb);

SetCommState(dcb);

③ ReadComm 、WriteComm()对串口进行读写操作,即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例:char *m_pRecieve; int count;

ReadComm(idComDev,m_pRecieve,count);

Char wr[30]; int count2;

WriteComm(idComDev,wr,count2);

16位下的串口通信程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串口等外部设备的操作有自己特有的API函数;而32位程序则把串口操作(以及并口等)和文件操作统一起来了,使用类似的操作。

在MFC下的32位串口应用程序

32位下串口通信程序可以用两种方法实现:利用ActiveX控件;使用API 通信函数。

使用ActiveX控件,程序实现非常简单,结构清晰,缺点是欠灵活;使用API 通信函数的优缺点则基本上相反。

使用ActiveX控件:

VC++ 6.0提供的MSComm控件通过串行端口发送和接收数据,为应用程序提供串行通信功能。使用非常方便,但可惜的是,很少有介绍MSComm控件的资料。

⑴.在当前的Workspace中插入MSComm控件。

Project菜单------Add to Project----Components and Controls-----Registered

ActiveX Controls---选择Components: 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

version 6.0 插入到当前的Workspace中。

结果添加了类CMSComm(及相应文件:mscomm.h和mscomm.cpp )。

⑵.在MainFrm.h中加入MSComm控件。

protected:

CMSComm m_ComPort;

在Mainfrm.cpp::OnCreare()中:

DWORD style=WS_VISIBLE|WS_CHILD;

if (!m_ComPort.Create(NULL,style,CRect(0,0,0,0),this,ID_COMMCTRL)){

TRACE0("Failed to create OLE Communications Control\n");

return -1; // fail to create

}

⑶.初始化串口

m_ComPort.SetCommPort(1); //选择COM?

m_ComPort. SetInBufferSize(1024); //设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Bytes

m_ComPort. SetOutBufferSize(512); //设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Bytes//

if(!m_ComPort.GetPortOpen()) //打开串口

m_ComPort.SetPortOpen(TRUE);

m_ComPort.SetInputMode(1); //设置输入方式为二进制方式

m_ComPort.SetSettings("9600,n,8,1"); //设置波特率等参数

m_ComPort.SetRThreshold(1); //为1表示有一个字符引发一个事件

m_ComPort.SetInputLen(0);

⑷.捕捉串口事项。MSComm控件可以采用轮询或事件驱动的方法从端口获取数据。我们介绍比较使用的事件驱动方法:有事件(如接收到数据)时通知程序。在程序中需要捕获并处理这些通讯事件。

在MainFrm.h中:

protected:

afx_msg void OnCommMscomm();

DECLARE_EVENTSINK_MAP()

在MainFrm.cpp中:

BEGIN_EVENTSINK_MAP(CMainFrame,CFrameWnd )

ON_EVENT(CMainFrame,ID_COMMCTRL,1,OnCommMscomm,VTS_NONE) //映射ActiveX控件事件

END_EVENTSINK_MAP()

⑸.串口读写. 完成读写的函数的确很简单,GetInput()和SetOutput()就可。两个函数的原型是:

VARIANT GetInput();及 void SetOutput(const VARIANT newValue);都要使用VARIANT类型(所有Idispatch::Invoke的参数和返回值在内部都是作为VARIANT对象处理的)。

无论是在PC机读取上传数据时还是在PC机发送下行命令时,我们都习惯于使用字符串的形式(也可以说是数组形式)。查阅VARIANT文档知道,可以用BSTR表示字符串,但遗憾的是所有的BSTR都是包含宽字符,即使我们没有定义_UNICODE_UNICODE也是这样! WinNT支持宽字符, 而Win95并不支持。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使用CbyteArray,给出相应的部分程序如下:

void CMainFrame::OnCommMscomm(){

VARIANT vResponse; int k;

if(m_commCtrl.GetCommEvent()==2) {

k=m_commCtrl.GetInBufferCount(); //接收到的字符数目

if(k0) {

vResponse=m_commCtrl.GetInput(); //read

SaveData(k,(unsigned char*) vResponse.parray-pvData);

} // 接收到字符,MSComm控件发送事件 }

。。。。。 // 处理其他MSComm控件

}

void CMainFrame::OnCommSend() {

。。。。。。。。 // 准备需要发送的命令,放在TxData[]中

CByteArray array;

array.RemoveAll();

array.SetSize(Count);

for(i=0;iCount;i++)

array.SetAt(i, TxData[i]);

m_ComPort.SetOutput(COleVariant(array)); // 发送数据 }

二 使用32位的API 通信函数:

⑴.在中MainFrm.cpp定义全局变量

HANDLE hCom; // 准备打开的串口的句柄

HANDLE hCommWatchThread ;//辅助线程的全局函数

⑵.打开串口,设置串口

hCom =CreateFile( "COM2",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 允许读写

0, // 此项必须为0

NULL, // no security attrs

OPEN_EXISTING, //设置产生方式

FILE_FLAG_OVERLAPPED, // 我们准备使用异步通信

NULL );

我使用了FILE_FLAG_OVERLAPPED结构。这正是使用API实现非阻塞通信的关键所在。

ASSERT(hCom!=INVALID_HANDLE_VALUE); //检测打开串口操作是否成功

SetCommMask(hCom, EV_RXCHAR|EV_TXEMPTY );//设置事件驱动的类型

SetupComm( hCom, 1024,512) ; //设置输入、输出缓冲区的大小

PurgeComm( hCom, PURGE_TXABORT | PURGE_RXABORT | PURGE_TXCLEAR

| PURGE_RXCLEAR ); //清干净输入、输出缓冲区

COMMTIMEOUTS CommTimeOuts ; //定义超时结构,并填写该结构

…………

SetCommTimeouts( hCom, CommTimeOuts ) ;//设置读写操作所允许的超时

DCB dcb ; // 定义数据控制块结构

GetCommState(hCom, dcb ) ; //读串口原来的参数设置

dcb.BaudRate =9600; dcb.ByteSize =8; dcb.Parity = NOPARITY;

dcb.StopBits = ONESTOPBIT ;dcb.fBinary = TRUE ;dcb.fParity = FALSE;

SetCommState(hCom, dcb ) ; //串口参数配置

上述的COMMTIMEOUTS结构和DCB都很重要,实际工作中需要仔细选择参数。

⑶启动一个辅助线程,用于串口事件的处理。

Windows提供了两种线程,辅助线程和用户界面线程。辅助线程没有窗口,所以它没有自己的消息循环。但是辅助线程很容易编程,通常也很有用。

在次,我们使用辅助线程。主要用它来监视串口状态,看有无数据到达、通信有无错误;而主线程则可专心进行数据处理、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等重要的工作。

hCommWatchThread=

CreateThread( (LPSECURITY_ATTRIBUTES) NULL, //安全属性

0,//初始化线程栈的大小,缺省为与主线程大小相同

(LPTHREAD_START_ROUTINE)CommWatchProc, //线程的全局函数

GetSafeHwnd(), //此处传入了主框架的句柄

0, dwThreadID );

ASSERT(hCommWatchThread!=NULL);

⑷为辅助线程写一个全局函数,主要完成数据接收的工作。请注意OVERLAPPED结构的使用,以及怎样实现了非阻塞通信。

UINT CommWatchProc(HWND hSendWnd){

DWORD dwEvtMask=0 ;

SetCommMask( hCom, EV_RXCHAR|EV_TXEMPTY );//有哪些串口事件需要监视?

WaitCommEvent( hCom, dwEvtMask, os );// 等待串口通信事件的发生

检测返回的dwEvtMask,知道发生了什么串口事件:

if ((dwEvtMask EV_RXCHAR) == EV_RXCHAR){ // 缓冲区中有数据到达

COMSTAT ComStat ; DWORD dwLength;

ClearCommError(hCom, dwErrorFlags, ComStat ) ;

dwLength = ComStat.cbInQue ; //输入缓冲区有多少数据?

if (dwLength 0) { BOOL fReadStat ;

fReadStat = ReadFile( hCom, lpBuffer,dwLength, dwBytesRead,READ_OS( npTTYInfo ) ); //读数据

注:我们在CreareFile()时使用了FILE_FLAG_OVERLAPPED,现在ReadFile()也必须使用

LPOVERLAPPED结构.否则,函数会不正确地报告读操作已完成了.

使用LPOVERLAPPED结构, ReadFile()立即返回,不必等待读操作完成,实现非阻塞

通信.此时, ReadFile()返回FALSE, GetLastError()返回ERROR_IO_PENDING.

if (!fReadStat){

if (GetLastError() == ERROR_IO_PENDING){

while(!GetOverlappedResult(hCom,READ_OS( npTTYInfo ), dwBytesRead, TRUE )){

dwError = GetLastError();

if(dwError == ERROR_IO_INCOMPLETE) continue;//缓冲区数据没有读完,继续

…… ……

::PostMessage((HWND)hSendWnd,WM_NOTIFYPROCESS,0,0);//通知主线程,串口收到数据}

所谓的非阻塞通信,也即异步通信。是指在进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数据读写操作(不仅仅是指串行通信操作)时,一旦调用ReadFile()、WriteFile(), 就能立即返回,而让实际的读写操作在后台运行;相反,如使用阻塞通信,则必须在读或写操作全部完成后才能返回。由于操作可能需要任意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于是问题就出现了。

非常阻塞操作还允许读、写操作能同时进行(即重叠操作?),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

要使用非阻塞通信,首先在CreateFile()时必须使用FILE_FLAG_OVERLAPPED;然后在 ReadFile()时lpOverlapped参数一定不能为NULL,接着检查函数调用的返回值,调用GetLastError(),看是否返回ERROR_IO_PENDING。如是,最后调用GetOverlappedResult()返回重叠操作(overlapped operation)的结果;WriteFile()的使用类似。

⑸.在主线程中发送下行命令。

BOOL fWriteStat ; char szBuffer[count];

…………//准备好发送的数据,放在szBuffer[]中

fWriteStat = WriteFile(hCom, szBuffer, dwBytesToWrite,

dwBytesWritten, WRITE_OS( npTTYInfo ) ); //写数据

//我在CreareFile()时使用了FILE_FLAG_OVERLAPPED,现在WriteFile()也必须使用LPOVERLAPPED结构.否则,函数会不正确地报告写操作已完成了.

使用LPOVERLAPPED结构,WriteFile()立即返回,不必等待写操作完成,实现非阻塞 通信.此时, WriteFile()返回FALSE, GetLastError()返回ERROR_IO_PENDING.

int err=GetLastError();

if (!fWriteStat) {

if(GetLastError() == ERROR_IO_PENDING){

while(!GetOverlappedResult(hCom, WRITE_OS( npTTYInfo ),

dwBytesWritten, TRUE )) {

dwError = GetLastError();

if(dwError == ERROR_IO_INCOMPLETE){// normal result if not finished

dwBytesSent += dwBytesWritten; continue; }

......................

//我使用了多线程技术,在辅助线程中监视串口,有数据到达时依靠事件驱动,读入数据并向主线程报告(发送数据在主线程中,相对说来,下行命令的数据总是少得多);并且,WaitCommEvent()、ReadFile()、WriteFile()都使用了非阻塞通信技术,依靠重叠(overlapped)读写操作,让串口读写操作在后台运行。


文章标题:vb.net包含于函数,VBNET有什么用
文章URL:http://pcwzsj.com/article/hojgs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