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检修技术方案 gis设备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
电力系统中的GIS指的是什么?
电力系统中的GIS:将电力企业的电力设备、变电站、输配电网络、电力用户与电力负荷等连接形成电力信息化的生产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电网GIS平台是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功能在于为电网企业各专业提供基础数据与服务。
郏县网站制作公司哪家好,找成都创新互联!从网页设计、网站建设、微信开发、APP开发、成都响应式网站建设等网站项目制作,到程序开发,运营维护。成都创新互联2013年开创至今到现在10年的时间,我们拥有了丰富的建站经验和运维经验,来保证我们的工作的顺利进行。专注于网站建设就选成都创新互联。
提供的电力设备信息、电网运行状态信息、电力技术信息、生产管理信息、电力市场信息与山川、地势、城镇、道路,以及气象、水文、地质、资源等自然环境信息集统一。
通过GIS可查询有关数据、图片、图象、地图、技术资料、管理知识等。
扩展资料
GIS平台采用与世界同步的计算机图形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地理信息处理技术。
GIS技术支持多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多种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支持各类操作系统平台;为各应用系统,如SCADA、EMS、CRM、ERP、MIS、OA等提供标准化接口;可嵌入非专用编程环境。
电网GIS平台的深化应用,促进了电网设备的规范化管理、电网数据共享与业务融合,提升了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电网设备精益化管理水平。
系统设计采用目前最新技术,支持远程数据和图纸查询,利用系统提供的强大图表输出功能,可以直接打印地图、统计报表、各类数据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力GIS
参考资料:人民网-国网青海电力积极推进电网GIS平台深化应用
变电站GIS如何检修?
名称序号验收项目验收标准220KV母线及各间隔设备1技术资料试验记录、合格证;全部电气试验合格;一、二次设备交代齐全2标志牌名称、编号齐全、完好。3保护定值各出线保护定值交待正确、与定值单一致。4气室压力在正常范围内。5闭锁完好、齐全、无锈蚀。6位置指示器与实际运行方式相符。7套管完好、无裂纹、无损伤、无放电现象、RTV涂刷完好、均匀8避雷器在线监测仪指示正确。9带电显示器指示正确。10储能指示器箭头指向“已储能”位置11指示灯灯具良好,相关灯应亮12操动机构联动正常,无卡涩现象13分、合闸位置指示器与实际位置相符14油漆应完整、相色标示正确15线路PT接线正确、二次保险应装上16汇控柜指示正常,无异常信号发出;操动切换把手与实际运行位置相符;控制、电源开关位置正常;连锁位置指示正常;柜内运行设备正常;封堵严密、良好;加热器及驱潮电阻正常。17接地接地线、接地螺栓表面无锈蚀,压接牢固。18二次接线二次接线压接良好、正确、布线标准、无杂物、封堵良好、相色涂刷正确19相序牌相序清楚、正确、齐全
电力GIS的PASS技术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GIS高压变电站——PASS技术,最近几年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介绍如下: PASS是具有金属外壳的、气体绝缘的、内装有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压/电流传感器的全封闭组合电器。PASS反映了GIS制造技术的最新成果。其主要特点概括如下:
3.1.1 采用了先进的组合式电压/电流传感器技术和组合式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技术,使设备更加紧凑,体积更加小型化。
3.1.2 在测量、控制、保护系统中,采用了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光纤通讯技术,支持数字式继电器,继电保护系统引入了微机处理和分段监控保护。
3.1.3 采用了预安装技术,整套设备在出厂前安装、调试完毕。 在PASS中,常规的电压、电流互感器已被新一代组合电压/电流传感器取代,采用罗柯夫斯基(Rogowiski)电流传感器技术来测量电流,其很宽的线性特性,保证了在所测量或保护的电流范围内不会出现饱和。电压的测量采用的是具有金属外壳封装的电容分压器,很好地避免了铁磁谐振。
检测到的电压、电流信号由PASS自身进行处理,先由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处理器接口PISA(Process Interface for Sensors and Actuators)将模拟信号数字化后经光纤通讯母线以串行方式传输到就地的间隔控制柜中的智能控制和保护单元。传感器安装在断路器的出口处,这样既可以满足继电保护系统和计量表计的需要,也可以用于其他的目的。如有必要,也可以在断路器的母线侧安装额外的传感器。 PASS采用了如下技术:
3.3.1 所有测量、保护信号经PISA预处理后经串行光纤总线送至间隔控制柜。
3.3.2 面向间隔的控制、保护、测量功能的装置设在就地控制柜内。
3.3.3 间隔与间隔之间、间隔与变电站之间的通讯也采用串行通讯光纤总线。
3.3.4PASS支持保护用的数字继电器,也兼顾了传统的机电式继电器,若使用后者,需另行安装电磁式互感器。
PASS的操作机构控制、气体绝缘强度的测量以及其他物理量的在线状态监测也可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来实现,例如设备自检、绝缘气体强度趋势分析、断路器状态(操作能量需求、触头位移、剩余寿命预测)等。 AIS和PASS间隔的单线图,PASS技术和常规AIS模式,两者的差别就在于PASS在间隔的线路侧省去一组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在常规的AIS中,线路侧的隔离开关主要用于当设备检修时隔离之用,在PASS中,因为PASS具有高度的可靠性,故可不用该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采用PASS技术后,除了提高了变电站的整体技术水平外,由于整个变电站的占地面积大大减少,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3.4.1 由于PASS可采用管型母线布置,从而减小了相间距离,可大大缩短软母线。
3.4.2 可减小间隔的长度和宽度,由于绝缘子的数量减少,绝缘子闪络的危险大大降低;需用更少的钢构架和接地钢材,电缆沟的数量也随之减少。
GIS—T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交通运输部门采用现代技术改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等重大问题日趋严重,而由交通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也被人们逐渐认识,跨学科多层次的合作研究成为解决交通运输及其相关问题的基本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也越来越富裕,由道路、水运、铁路、航空和管道构成交通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在交通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中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难题。而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GIS-T)的出现给新时期的交通提供了崭新的技术平台和手段。
GIS-T是以现代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测绘科学为基础,并与传统的交通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紧密结合,采用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等最新技术,对交通地理信息进行数据处理,能够实时准确地采集、修改和更新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可视化的支持。GIS-T为新时期的交通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交通运输业发展思路之一是“以提供顺畅、便捷的人性化交通运输服务为核心,加强统筹规划,发展交通系统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安全高速的交通运输技术,提高运网能力和运输效率,实现交通信息共享和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提升交通运营管理的技术水平,发展综合交通运输”。而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之一就是GIS-T。
交通部颁布的《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给出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目标之一“到2010年,数字交通技术实用化程度和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集装箱多式联运和一体化运输技术明显突破,交通决策技术明显提高。到2020年,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一体化运输技术、决策支持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交通运输管理技术能够适应交通现代化的要求,全面实现决策的数字化与科学化”。
国务院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而GIS-T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正是促进交通行业信息化的必要手段和途径,进而改善交通行业的发展模式,保证交通行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外发展状况
美国是较早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交通运输和规划数据库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联邦公路署开始公路综合数据库的开发研制,并在1988年建立了实用的GIS-T。该系统包含45,000条道路,总长595,456公里覆盖全美国的公路网,并且有与每条公路关联的属性信息,如公路等级、归属、编号、长度、路幅形式、中央分隔带、交叉口类型、车道数、路面类型、桥梁、州交通量、州界等。1995年第20届PLARC会议上,美国联邦公路署向与会的各国代表提供了一张综合公路数据库V2.0光盘,该数据库是适合于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分析建模的综合数据库,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公路数据库之一。
在美国公路署的倡导下,各州运输局相继展开一系列的GIS-T的研究,包括适合于GIS-T的交通运输建模问题、GIS-T的数据存储方式、数据格式转换、GIS-T应用范围、软件平台选择、GIS-T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其中Wisconsin 运输局是GIS-T的开发与数据集成的先驱,开发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路面管理系统已投入运营之中,同时还开发了桥梁管理和维护地理信息系统、交通标志和道路设施管理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交通事故分析等系统。为减少数据建库费用,实现资源共享,各州运输局与测绘部门紧密合作,采取分工负责数据采集,同时将GPS技术引入数据采集中并建立了进行空间信息采集和集成的参考框架和标准。美国运输组织成立了GIS-T工作组,从事GIS-T与ITS的数据模型、线性参考系设计、数据质量控制、线性参考系中的误差传播等研究。
随着GIS-T的广泛研究和展开,美国从1992年以来先后召开多次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相应的论文集。美国开展GIS-T研究的特点是紧密结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实际,解决在交通运输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策略问题。
德国是较早将GIS-T用于公路选线实际工作中的国家之一。在兴建勃兰登堡的Oranienburg市的绕城公路时,通过GIS-T技术进行了该项目的环境协调性研究及路线方案的规划。日本东京煤气公司研制了基于GIS-T的车载导航系统,该系统由CD-ROM数据库和实时通信系统组成,用于事故抢修、车辆调度和野外作业指挥。加拿大的艾伯塔省建立了全省的公路维护系统,实现了GIS-T对道路养护的决策支持。美国印第安纳州交通局采用GIS-T管理全州的公路、上千座桥梁以及铁路、航道、民航机场等交通信息。
在发达国家,GIS-T几乎已渗透于交通的各个领域。在交通规划中应用于: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路网方案评估、项目选择及优化、交通工程设施规划、危险品运输路径规划、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规划、公交线路规划、公共汽车站站址选择等;在道路设计中应用于:道路走廊选择、路权取得、道路线形仿真等;在交通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有:日程养护管理、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辅助决策系统、交通控制、交通事故分析、交通动态模拟、汽车运输调度、交通灾害防治、超限卡车路径选择、车辆导航系统等;在港口应用于:港口基础设施管理、船舶自动识别技术、装卸管理等;在航道中应用于:航道疏浚、航标管理等。这些应用的技术手段是以GIS-T为中心,集成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
三、国内发展与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上还处于发展阶段。我国的现状使交通规划与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在交通管理规划方面的经验教训,增强规划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逐步展开GIS-T技术在交通规划与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进行GIS-T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公路管理部门采用各种数据库系统建立了一些公路路况数据库,交通部组织组织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公路规划和管理水平的应用系统开发研制,包括路面管理系统CPMS、桥梁管理系统CBMS,这些系统具有查询简单快速的特点,但只有公路属性数据,并未建立各级道路的空间数据库,无法满足空间分析的需要,难以胜任对公路信息的全方位动态管理和进行公路规划、建设和养护的分析和决策支持。为从总体上改善我国公路信息的管理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交通部决定建立我国自己的公路数据库系统,并于1991年将省市两级的公路数据库建设任务下达,开发完成了地市级公路数据库Trans-GIS的研制开发。1995年交通部科技司申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GIS在公路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中,着手研究将GIS-T技术用于公路建设和管理,建成基于公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1998年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承担的863项目“GIS支持下的城市交通需求分析系统软件开发”,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和交通需求模型结合为一体进行研究开发,在交通需求分析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分析模型和空间技术分析,从交通数据采集、管理、交通分析过程以及结果的表现等方面对交通需求分析进行支持。GIS-T的研究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
GIS-T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相关信息技术的性能价格比急剧提高,开发相关系统的经费门槛大幅度降低,系统开发费用从几百万降低到几十万人民币。二是目前在软件开发领域,组件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提高了软件的生产效率,近二十年来兴起的面向对象技术进入到成熟的实用化阶段。为了适应组件式软件技术潮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像其他软件一样,由过去厂家提供全部系统或者具有二次开发功能的软件,过渡到提供组件由用户自己再开发的方向上来,从而使开发相关系统的技术门槛大幅度降低。三是我国公路大建设,以及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引发的对物流的关注,形成了对以GIS-T为核心的3S(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系统RS)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强大的需求。
在此条件下,GIS-T呈现如下特点:
(1)交通系统应用3S技术,体现出集成和综合的特点,交通部提出了“数字交通”的概念,加强以GIS-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综合研发和应用。
(2)以省、部级有关单位为示范,以地市级单位为推广,以大型的运输企业为综合应用,广泛推广实施GIS-T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交通行业发展的技术含量。
(3)不仅在基础设施管理单位开发相关系统,而且逐渐向物流和电子商务等交通服务领域转移,建立以GIS-T为平台的物流核心关键技术。
(4)随着我国智能运输系统应用逐步开展,一些成功的智能运输系统把GIS-T作为系统的信息平台,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整合各种其他交通信息。
根据目前GIS-T在交通行业的很多领域都有比较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在宏观决策和规划中的应用。我国交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交通管理和建设的投资规模大、项目多、战线长,是一个规模巨大、耦合度高、透明度低、动态而且开放的系统,需求预测、发展战略、政策策略、资金投入等方面将面临着大量的复杂决策问题,如建设项目的宏观决策、建设和养护项目的选择与优化排序、建设管理与工程的控制等。而目前这些决策,如规划(计划)、投资项目优化、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宏观决策和管理工作仍多处于手工操作阶段,计算机仅仅用作文字和表格处理的工具。大量建设信息仍以纸张为存放介质且较为零散,查询效率低,信息处理重复工作量大、耗时多,更无法实时、全面地为领导或上级部门提供综合信息报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可以提供直观、明了的集点、线、面信息为一体的多媒体方式的各种公路专题图,实现交通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在公路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交通地理信息技术为公路勘测和设计服务。在道路选线过程中,利用GPS和RS和其他测量手段,获得外业的勘测数据,然后通过测量数据产生数字地面模型,作为内业数据处理的基础,以选择公路走向。在构建数字地面模型中,一般采用地形图数字化或扫描矢量化,随着数字地球概念和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则以卫星图像和航空照片为基础,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快速精确地生成数字地面模型。在此基础上,输入有关的技术,环境及社会等数据,并且考虑各种限制条件,如曲率半径、最大纵坡、多层地质构造及边坡、已有线形物(公路,河流,铁路等)、特别区域(沼泽地,城镇,环境保护区等)等,优化道路的选择。利用卫星图像技术或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准确获得地形高程及图像,大大减少繁琐、艰巨的实地测量等前期工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技术在计算机上的运算和虚拟,可以节省期资金及设计时间。通过确定路线最佳方案,可以大幅度减少并平衡工程的土石方量。通过在路线优化过程中处理、保存大量的数据,并计算各条优化路线的分项建设费用,为项目提供财务分析及运营费用控制。
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路网的养护和建设业务范围比较大,养护管理业务非常复杂和繁多,但从业务流程上讲,有养护决策所需要信息的采集、养护方案决策、养护项目进度管理、竣工管理等环节。养护的不同职责也分散在不同的业务部门。我们可以通过GIS-T技术,进行整体的决策和调度,在路网级根据交通量、交通类型、路面状态等决定养护的规模和次序,根据交通分配决定养护的时间以避免交通堵塞等,并且直接进行养护项目的管理,合理配备养护的人力和物力,有效安排养护资金,跟踪、评价养护项目的完成情况,实现公路养护项目计划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的计算机化。
文章名称:gis检修技术方案 gis设备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
转载来源:http://pcwzsj.com/article/doiio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