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乎跳起科技华尔兹-创新互联
科技最迷人的地方之一,是可以作为绝对理性的存在去触达人们感性的神经。
目前创新互联已为上1000家的企业提供了网站建设、域名、网络空间、网站托管、企业网站设计、剑川网站维护等服务,公司将坚持客户导向、应用为本的策略,正道将秉承"和谐、参与、激情"的文化,与客户和合作伙伴齐心协力一起成长,共同发展。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间,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从2016年开始跻身全球创新榜单前25位,到2018年已经持续上升到第17位。从为人诟病的“Copy to China”,到如今在5G、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等新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在世界舞台上成为主角。这一过程所唤醒的民族自豪感,是其他领域的成就不可替代的。
就像最近在牛津中国论坛上,知乎CTO李大海所说的: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议题,知乎上的讨论已经形成共识——如果在全球范围内横向对比,中国实质上已经是一个科技大国。中国的科技发展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这种共识的形成,不仅仅因为科技成果的突破,也体现在关于科技类话题的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程度上。
其中作为问答社区的知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纵观知乎成立八年以来的发展轨迹,我们会发现知乎其实是中国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有趣样本,我们可以尝试从知乎在科技产业中所扮演的三个角色,去解析知乎跳起的这支科技华尔兹。
多种动能的供应者,与科技携手共舞
了解知乎的人一定知道,从一开始的邀请制,到今天2.2亿的用户量,知乎作为中国最早一批问答社区,在自身的功能设置上是发生了巨大变化的。
我们都知道一开始知乎是采取邀请注册制度的,得到邀请的基本是各行各业尤其是科技领域的精英熟手。一开始在聚集精尖人才阶段,知乎作为问答社区承担了大部分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建立平台、打通物理限制,帮助某一圈层的人实现更顺畅的交流。
像深受我们熟悉的李开复、keso等人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过很多知识和想法上的碰撞。
而逐渐到了开放注册、用户量增长的阶段,知乎就已经开始承担起了科技知识流动的新功能。
普通用户也可以参与讨论,实现了经验与知识的传递。让普通人以这种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科技产业。例如在2017年,引力波、超级细菌、换头术这些专业度极高的问题,不仅吸引来了相关从业者进行作答,也吸引了大量普通用户参与讨论、评论和点赞。
可以说知乎在普通用户和科技大牛之间修建了一座桥梁,为科技知识打造一条从高山流向田埂的管道,实现了专业科技性内容的泛化表达。
在最近几年,引入机构号、品牌号概念后,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科技企业、权威媒体甚至研究机构入驻知乎。就像谷歌开发者中心就选择作为机构号入驻知乎,通过知乎为中国开发者答疑解惑,输出一线技术与产品知识。
这些账号不仅输出了更权威的内容,也通过与用户间的互动,让知乎成为中国与世界科技知识的碰撞场。
从科技KOL用户之间的碰撞,到科技KOL到普通用户之间的交流,再到权威机构号的内容输出。如今科技话题已经成为了知乎规模大、体系最丰富、讨论最多的门类,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提供着种种动能。
远征世界的航海家,如何绕开暗礁?
除去借助平台功能性提供科技发展动能之外,知乎这些年以来自身对于AI等前沿科技的应用也极具实验性。
从专业性较强、话题范围有限的小型社区,发展为内容庞杂、海量用户的大型社区的大航海之路上,存在着这样几块暗礁。现如今回想起来,有不少平台都在这个过程中“触礁”了。
1、 内容体量迅速增长,运营能力跟不上
海量用户带来了更多内容,自然也会冲淡高质量内容的密度。如果这时运营编辑做不到及时的审核和甄选,就会给用户带来“xx论坛变味了”或者“xx平台内容质量”下降的观感。
2、 用户类别复杂化,社区氛围趋于紧张
小型社区平台的一大特点,就是用户类别单纯。例如虎扑集中了大量“直男”用户,小红书则集中了女性用户。如果用户向更多类别扩展,很容易造成某一类型用户的出走或者不同用户类型之间的矛盾。
3、 新收入模式扩展困难,新玩法不被用户接受
社区扩展的下一步必然是打造全新的玩法来扩张收入手段,如果新玩法不被用户所接受,社区就会无法承担庞大的运营成本,最后被扩大运营所累。
而知乎今年来几次标志性的技术升级,都精准绕过了这些暗礁。
从2014年到2019年的成长之路上,知乎应用了大量技术手段来应对内容生产、内容消费、用户连接、内容治理这四个领域的问题。
例如在2014年,知乎引入了机器学习算法实行用户话题权重机制,帮助海量用户更高效的获取信息;之后研发并投入应用的“问题路由”技术,则可以快速将问题分发给适合回答的用户,将社区氛围快速盘活,减少了问题没人回答、大牛没人邀请的情况。
而当2016年左右知乎用户量进一步增长时,知乎推出了算法机器人“瓦力”,能够实时识别并处理不友善评论、答非所问评论,甚至阴阳怪气内容,帮助维持了整体社区氛围。
包括后期知乎Live、私家课等等新产品的推广,也利用了首页推荐系统“水晶球”来打破用户流量的怠惰性。同时“水晶球”结合知乎搜索,也能实现千人千面的内容推荐体系,帮助用户在首页获得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如果从技术原理上来看,很多其他内容社区也在应用着类似功能的算法。但知乎的特殊之处在于,并不仅仅是在问题出现时利用AI进行解决,而是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尝试,去推动自身的发展。
可以说知乎本身就是一块AI的生态试验田。
进击的实验者,正在踏入无人之地
我们能体会到,中国科技逐渐走向世界之巅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逐渐踏入无人之地。来自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世界上里程最长、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最高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铁基超导材料中马约拉纳任意子的首次发现……除了跟上并超越前人的脚步以外,中国科技正在开始踏入那些从未有人进入的处女地,展示出惊人的想象力。
除去工程能力和基础科学的不断创新,中国科技企业也在自己的领域中进行同样的尝试。作为一位“进击的实验者”,知乎也正在踏入无人之地。
2017年11月,知乎首次提出了“智能社区”的概念,将以往所应用的“水晶球”、“瓦力机器人”等等技术整合归纳,让AI不再是点睛之笔,而成为整个社区最重要的推动者。
将AI技术提高到如此之高的战略位置,是以往其他产品从未尝试过的。实验者知乎迈出了这一步,意味着知乎身上的标签不再仅仅是“第一批问答社区”,还是“第一批AI驱动的社区平台”。
不难想象,在AI技术的精准个性化运营能力之下,知乎很可能成为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以知识/经验/见解分享为核心驱动的综合性社区。以往我们最熟悉的的社区形态是Reddit或者百度贴吧——某一类人群围绕着同一话题进行讨论。可通过AI的精准推荐和内容运营推动,社区将不再受用户属性和话题所限。同一社区中既可以有引力波的“阳春白雪”,也可以有探讨厨艺的“下里巴人”。同一个话题之下,既可以有时尚博主对于美妆品牌历史的侃侃而谈,也可以有化工大牛对于美妆产品成分的理性分析。
随时带给用户不设限的真知灼见,正是智能社区最好的模样。甚至可以说,这种不设限的交流模式,也更有利于我们在追求科技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人类对科技的探索,如同每一次抬头仰望星河。那些存在于恢弘中的平静,正在等待着我们印下第一枚脚印。
分享名称:当知乎跳起科技华尔兹-创新互联
本文网址:http://pcwzsj.com/article/csdoc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