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认知的7大误区

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好像无所不能,但其实人工智能有明显的局限性。真实情况是,当前的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主要以感知智能为主,就像人一样,我们看得见、听得见的东西就是感知智能,但是我们看不懂、听不懂;认知智能解决的就是脑子的问题,让我们可以看得懂也听得懂;然而现阶段认知智能的水平可能还停留在孩子的阶段,沟通能力差、理解能力弱,同时学习成本高,超越能力范畴的事情几乎很难实现。

创新互联建站长期为超过千家客户提供的网站建设服务,团队从业经验10年,关注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并针对不同对象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开放共赢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营造健康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为张店企业提供专业的成都网站设计、网站建设,张店网站改版等技术服务。拥有十多年丰富建站经验和众多成功案例,为您定制开发。

但是,人工智能将创造出创造财富的新方法,同时解放出一部分人类。人工智能的进步将引领其它领域的进步,特别是制造业的进步。在未来,它将更容易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而在现实中,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下面笔者将就常见的几种人工智能认识误区进行介绍:

误区1:人工智能的智力不会超过人类

人工智能专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锁死在人类智力水平上,终将超过人类智力。目前关于该问题的唯一分歧在于对时间早晚的判断。未来主义者雷库兹韦尔认为,机器统治人类会在几十年后发生,而一些“保守派”人士认为可能得几个世纪。人工智能保守派认为人类生物脑在本质上有其独特之处,这是无法解决的科技难题,人工智能不可能拥有人类般或超过人类的智力。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说服力的。我们的大脑是生物学意义的机器,但也不过是机器。他们存在于现实世界里,就要遵循基本的物理法则。人脑没有东西是不可知的。

在一些特定领域,比如说国际象棋、围棋、股市交易以及人机对话等,我们已经发明出与人脑匹敌或超越人脑的计算机。电脑和驱动他们的运算法则只会变得更好,电脑精通几乎任何人类能力只是时间问题。

误区2:未来人工智能将拥有人类意识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意识带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用‘意识’一词来指代心理的和认知的属性,这些在人类身上是捆绑在一起的,这也是人脑区别于“电脑”的重要特征。机器人在工作强度、运算速度和记忆功能方面可以超越人类,但在意识、推理等方面不可能超越人类。

不能仅仅因为一台机器通过了图灵测试,就认为它有意识。先进的人工智能给我们的印象是它们是有意识的,但是再先进的人工智能对于自己的认识也不会比一块石头或一个计算器多。

我们还未达到人工通用智能,即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执行任何需要智力的任务,因为我们缺乏关于意识的科学理论。正如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认知机器人研究者穆雷沙纳罕(Murray Shanahan)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应该避免混淆认知和意识两种概念。

误区3:超人工智能与人类会和平相处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反的两个方面。人工智能在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发展上贡献巨大,但我们不能忽略其带来的潜在风险。

科研人员还在另一项关于性别的研究中发现,Face++、微软等众多科技公司推出的人脸识别服务中存在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实验数据表明,对于黑人女性,微软在21%的情况下无法识别,而Face++无法识别的概率更是高达35%,此外,这些系统普遍对白人男性表现的更好。

因此,“先进的人工智能从本质上将是好的、开明的”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正如斯图尔特阿姆斯特朗(Stuart Armstrong)指出,存在很多聪明的战犯。智力和道德感间的关系在人类中貌似并不存在,所以他怀疑该假设在其他智能形式中,恐怕也是难以成立的。

因此超级人工智能会很友好的观点是片面的,我们应当避免走进这个误区。

误区4:超人工智能很聪明,不会犯错

就职于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的皮特麦金泰尔(Peter McIntyre)和斯图尔特阿姆斯特朗(Stuart Armstrong)都对此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人工智能将很大程度上受到编程的限制。他们相信人工智能也会犯错误,或者他们还没有聪明到了解人类想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

牛津大学皮特麦金泰尔与斯图尔特阿姆斯特朗认为,人工智能受程序控制,不认为人工智能有聪明到可以理解我们期望。他们认为:“超级人工智能在定义上是在所有领域上都超越人脑智慧的存在”。“这样的存在是可以理解我们想让其所达到的意图的”。虽然人工智能被程序所控制,但如果足够聪明的话它将能够理解法的精神与人的意图。

从定义上讲,超级人工智能(ASI)是一个拥有智力的载体,它在各个相关领域都要比最优秀的人类大脑更聪明。”麦金泰尔和阿姆斯特朗相信人工智能只会做程序编写的任务,如果它能变得足够聪明的话,它将能理解依照程序完成任务与领略规则精髓的不同,也将能理解人类的意图。

误区5:人工智能将超越和毁灭人类

我们无法断言人工智能是否会毁灭人类或者人类将无法控制人工智能。牛津大学哲学家尼克波斯特洛姆(Nick Bostrom)认为,真正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或许是人类所发明的有史以来大的危机。但我们无法确定人工智能会以什么形式和方式对人类产生威胁。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我们会被人工智能毁灭或无法控制它们。正如人工智能研究者埃利德尤德考斯(Eliezer Yudkowsky)所说:“人工智能既不会恨,也不会爱,但人类由原子构成的,除了智能以外,人类还有感情。”

牛津大学的哲学学者尼克波斯特洛姆在他的书《超级智能:路径、危险与策略》中提到,真正的超级人工智能一旦完成,将比以往人类的任何发明都危险。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是“我们文明史上最糟糕的事”,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也提出了警告。

但没有什么事是可以确定的,没人知道人工智能将采取什么行动以及如何威胁到人类。正如埃隆马斯克指出的,人工智能可以用来控制、调节和监视其它人工智能。也许可以给它灌输人类的价值观,使之毫无保留地对人类保持友好。

误区6:未来人工智能与科幻作品中的相同

科幻作品中的人工智能展现出趣味性和艺术性,是没有被方方面面束缚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而现实人工智能的发展受制于技术、计算能力和数据等方面,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太多不确定因素,因此现实人工智能与科幻作品中的人工智能还是有很大区别,当然,受科幻作品的影响,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不排除有科幻作品影子的可能性。但如今超级人工智能所导致的问题跟那些完全不同。许多的科幻作品为了作品的趣味性,牺牲了许多科学上的正确性。

的确,科幻作品被作家和未来主义者们用来预测美好的将来,但超级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图景完全不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与人类本性不同的人工智能不会让我们知道并预测它们确切的本性和形式。

科幻作品考虑到我们人类是弱小的,大多数人工智能被设定地与人类很类似,而大多数科幻小说旨在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但不够科学准确。因此,科幻小说中的冲突往往是存在于实力接近的实体之间。

误区7:未来所有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将取代很多现存的职业,包括从车间一线工人到高级白领。一些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美国的一半工作将被自动化所取代。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没有能力应付局面。最理想的情况是为我们人类实现人人称赞的目标,达到接近乌托邦的境界,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人人都从劳役中解放了出来。

机器人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取代数以百万计的岗位。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人工智能将抹杀许多工作岗位,但这是件好事。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将取代卡车司机,这样可以节约运输成本,使货物的价格更便宜;医疗机器人将取代医院里的部分收费员和配药员,看并取药一条龙服务。自动售货机将取代店员,降低了人工成本等等。

在所有的可能性中,人工智能将创造出创造财富的新方法,同时解放出人类去做其他的事情。人工智能的进步将引领其它领域的进步,特别是制造业的进步。在未来,它将更容易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而不是相反。但人工智能不会抢走我们所有的工作,尤其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岗位将炙手可热。


本文题目:人工智能认知的7大误区
标题网址:http://pcwzsj.com/article/cjosh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