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你的YY,你不是你的用户
“我就是用户啊”、“如果我是用户”、“ 我觉得用户……”,你有过这样的想法吗?其实不只是你。
创新互联坚持“要么做到,要么别承诺”的工作理念,服务领域包括:成都网站设计、网站建设、企业官网、英文网站、手机端网站、网站推广等服务,满足客户于互联网时代的合山网站设计、移动媒体设计的需求,帮助企业找到有效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努力成为您成熟可靠的网络建设合作伙伴!2010年2月9日,谷歌发布了Google Buzz,用户可以直接在Gmail内分享信息、连接和照片,Google Buzz会自动连接你发过邮件的人。内测显示当时20000名谷歌员工用的很6,但员工不是他们的用户。
Gmail用户集体起诉Buzz涉嫌侵犯隐私。2011年10月15日凌晨Google Buzz被关闭。数量不代表质量,你不是你的用户。
2009年3月,Google首席视觉设计师Doug Bowman从Google离职,写了篇《Goodbye,Google》,抨击Google数据主导产品设计的流程。
其中谈到了一个案例:Google对41种蓝色进行了测试,不允许设计师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做选择,最后根据反馈数据选择了其中的一种。Doug Bowman认为这种方法十分的僵化。作为Doug Bowman在Google曾经的同事,INWAY Design创始人吴卓浩在采访中表示,对于这个案例,他更认同Google的做法。
Google的产品服务的是数以亿计的用户,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着不同的屏幕、操作系统和浏览器。Doug Bowman眼中最好蓝色效果对于他们中许多人而言并不适用,只有通过测试数据,才能找到最普遍合适的颜色。
为什么把自己设想成用户这条路走不通呢?目标不一样 。你希望吸引用户,而用户想要解决问题,想要有用的信息,想要找乐子,想要控制感。如果产品的概念模型不匹配用户的心智模型,那么用户会发现产品很难用。如果概念模型的设计者没有考虑到用户的心智模型,那么产品会很难用。关注点不一样。事实上,用户很可能根本不在乎你。谷歌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什么是浏览器”,结果发现人们根本不理解或者不在乎什么是浏览器。人们最关心的是自己。(我们今天采访的人中,只有8%的人知道什么是浏览器)用户和用户也不一样。如果有多个用户群体(比如有些人以前使用过Kindle,有些从来没有读过电子书籍,等等),但是产品却用概念模型来匹配一个心智模型,那么其他用户会发现产品很难用。
要知道商业成果取决于用户,用户永远是对的。所以,你需要了解你的用户。
第一步是用户研究,了解你的用户画像。进行调研的目标是得到一副完整的用户画像,而且每一个属性都是有数据支持的,勾勒用户的人物角色(persona,基于真实特征勾勒如产品使用者的目标、行为、观点等,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群人的特征综合)。
按照以下方法我们可以创建人物角色(persona)一.方法和步骤按用研类型和分析方法来区分,人物角色可以分为:定性人物角色,定量检验的定性人物角色,定量人物角色。三者的步骤、优缺点和适用性如下表:(表格引用自《读书笔记-赢在用户:如何创建人物角色》 点击查看作者博客地址)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流程的程序正义为结果的有效性提供了科学支持,重点分享一下:
方法一:定性人物角色(主要目的是获得关于用户目标、行为、观点的列表,形成初步的细分选项,并列出有待定量验证的想法。)
流程:进行定性研究(访谈、现场观察、可用性测试等)→ 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细分用户群 → 为每一个细分群体创建一个人物角色。
方法二:经定量检测的定性人物角色流程:进行定性研究 → 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细分用户群 → 通过定量研究(调查问卷、网站流量统计和CRM数据分析等)来验证用户细分 → 为每一个细分群体创建一个人物角色。
方法三:定量人物角色流程:进行定性研究 → 形成关于细分选项的假说 → 通过定量研究收集细分选项的数据 → 基于统计聚类分析来细分用户 → 为每一个细分群体创建一个人物角色。
二.人物角色画布一个完整的persona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关键差异(明确的目标、行为和观点):如果只给10秒,我们会怎么描述一个角色?
2.人物属性:姓名,照片(关键点是用一张真人照片),个人信息(职业和公司、住址、年龄、家庭情况、爱好、性格),领域行业信息(过往经历、当前状态、未来计划、动机、抱怨和痛处),计算机和互联网使用情况(程度,目的,每周在线时间,电脑配置、计算机/互联网经验、互联网主要使用方式、喜欢的网站等),简介,附加属性,语录,商业目标,人物角色优先级,场景等。
3.优先级和场景(scenario):人物角色优先级:首要的,次要的,不重要的,排斥的场景:把用户研究和细节设计连接起来。将事实转化为故事,用丰富的细节去描绘用户的形象,帮助我们聚焦、沉浸在角色的情境中。
基于以上数据,用户人物角色能够帮助我们:
1.指导商业策略。把策略藏在一系列关于用户的故事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沟通手段。
2.定义特性和功能范围。在进行竞争对手分析时,把人物角色加进去,评估每一个功能能在多大 程度上满足每一个人物角色的需求;在分析每一个功能的重要性时,把人物角色加进去,排出优先级。3.指导结构、内容和设计。从用户研究、细分用户群、任务角色、场景、任务分析/用例到功能设计。
当然除了上述提到的普遍情形,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你自己就是典型用户呢?难道完全不能以自己为用户去思考吗?也不尽然。37signals 对于很多 Geek 来说,是一家非常迷人的公司,曾被《连线》杂志评出2008年十大最值得关注创业公司。他们创造了一系列的优秀产品:Basecamp、Campfire、Highrise。整个团队都很清晰他们的定位:他们为自己设计,设计自己想用的应用。
这叫自我设计(self design)。
他们采取非常规的用户调研方案:直接从用户端收取反馈。例如他们的设计师和开发者会轮流做客服。这样一开,开发、设计师对用户体验有最直观的感受。37signals 还运营着非常活跃的讨论板和博客。他们的用户也不害羞,有什么不满和想法都会去表达,这些反馈就成了团队的新设计的灵感和参考。
但这种设计方式有前提:有像你一样的庞大用户基础。37signals找到了跟他们一样的人,那是一个数百万用户的市场;苹果发现智能手机用户的庞大市场,虽然当时这些人还在黑莓和诺基亚的市场份额下。
另一个条件是,你的日常使用频率足够高。如果不是设计师们几乎每天使用产品,这么高的频率让他们对产品体验更深入,37signals和苹果也未必会成功。如果他们去为重症监护室和小学教师设计,有可能就会失败。
因为设计师不是在设计他们自己使用的东西,他们发现不了痛点,不了解日常的流程和具体情境中的细微差别。这样出来的设计会显得无知而平庸。即使他们为了设计每天使用这些软件也没用。
但即使是为自己设计,也不是片面的靠自己的感觉去做决策,需要收集更多来自一线的用户的反馈然后不断迭代优化,用户角色依旧适用。就像web易用性大师Jakob Nielsen说的那样——Don’t listen to users,watch users work。
易用性最来之不易的教训就是“你不是你的用户”。——Jakob Nielsen
从今天起用这些方法了解你真正的用户。基于证据设计产品,而不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酷九设计使用科学系统的用研方法来支持我们的设计决策,设计是艺术,也是科学。
更多精彩干货,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酷九设计。
本文参考文献:《赢在用户》,(美)Steve Mulder,机械工业出版社
网页标题:结束你的YY,你不是你的用户
网页URL:http://pcwzsj.com/article/cggojh.html